- 關注:124
- 閔杰 教授
研究方向: 研究方向:有機太陽電池,鈣鈦礦太陽電池、BIPV應用等 重點圍繞“材料化學-形貌物理-衰減機制-器件工程”的研究鏈條開展目標導向性基礎應用研究,解決光電領域中關鍵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。其涉及的主要研究內容為:1.高效、穩(wěn)定光電轉換材料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制備;2.光電材料與器件中的結構和表面界面分析與研究;3.不同活性層體系的工作機理與性能差異;4.材料與器件衰減機制以及相關封裝技術的研究。
關注:198 - 李萌 教授
研究方向:在以材料,物理、化學和電子等多學科背景為基礎的鈣鈦礦型光伏和發(fā)光器件領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。目前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柔性、非鉛、大面積室內鈣鈦礦光伏和發(fā)光器件,器件界面工程研究,鈣鈦礦晶體的動力學研究等方面
關注:111 - 關注:181
- 關注:100
- 關注:134
- 關注:122
- 高利珍 教授
研究方向:研究和技術轉化涉及多相催化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軍民融合等領域。 1.多相催化。催化劑材料制備(重點是鈣鈦石稀土復合氧化物)、催化基元反應機理(醇合成、NOx分解、低碳烷烴活化氧化等)、催化劑表面結構與吸附物的活化的關系、催化反應器設計等。 2.新(能源)材料。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、超級電容器碳基材料、鈣鈦礦型薄膜光伏電池、鋁二次電池、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極催化劑、金屬間化合物、碳納米材料(碳納米管、石墨化洋蔥碳、碳納米鏈等)的制備及其應用、儲氫材料、硅氧(氮)烷聚合材料(LED封裝材料)、聚苯硫醚--玄武巖纖維復合工程塑料、吸附式制冷材料等。 3.環(huán)境領域。烷烴催化裂解零排放制氫技術、粉煤灰的氣流粉碎超細化及高值(橡膠,塑料填料)應用、汽車尾氣凈化多孔金屬基非貴金屬催化劑、生物質富氧氣化,光催化處理廢水、電催化CO2還原、高壓脈沖紫外催化處理VOCs,金剛石氣相沉積薄膜等。 4.軍民融合技術的實踐和產業(yè)化工作。擔任中國(綿陽)工業(yè)技術研究院院長、名譽院長期間,成立了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,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河北分中心、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山東(青島)分中心,四川省兩用技術再研發(fā)中心等機構,探索了軍民技術融合與轉化的理論和途徑,總結出一些理論,轉化了一批技術。
關注:146 - 黃林軍 教授
研究方向:主要從事新型碳功能材料及高分子雜化納濾膜材料方面的研究,尤其在氧化石墨烯分離膜以及石墨烯/高分子納米雜化功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(chuàng)新性工作。研究方向包括(1)石墨烯(氧化石墨烯)/納米金屬雜化功能材料;(2)新型石墨烯薄膜/納濾膜雜化材料;(3)高分子纖維雜化功能材料。
關注:179 - 關注:86